廢舊電池的危害性:廢舊電池的危害主要集中在其中所含的少量的重金屬上,如鉛、汞、鎘等。這些有毒物質通過各種途徑進入人體內,長期積蓄難以排除,損害神經系統、造血功能和骨骼,甚至可以致癌。鉛:神經系統(神經衰弱、手足麻木)、消化系統(消化不良、腹部絞痛)、血液中毒和其他的病變。汞:精神狀態改變是汞中毒的一大癥狀。脈搏加快,肌肉顫動,口腔和消化系統病變。鎘、錳:主要危害神經系統。三、廢舊電池污染環境的途徑:這些電池的組成物質在使用過程中,被封存在電池殼內部,并不會對環境造成影響。但經過長期機械磨損和腐蝕,使得內部的重金屬和酸堿等泄露出來,進入土壤或水源,就會通過各種途徑進入人的食物鏈。過程簡述如下:池土壤微生物動物循環粉塵農作物食物人體神經沉積發病
其他水源植物食品消化生物從環境中攝取的重金屬可以經過食物鏈的生物放大作用,逐級在較高級的生物中成千上萬地富積,然后經過食物進入人的身體,在某些器官中積蓄造成慢性中毒。日本的水(人加吳)病就是汞中毒的典型案例。四、廢舊電池危害的其它表現:目前世界上生活垃圾處理主要是衛生填埋、堆肥和焚燒三種方式,混入生活垃圾的廢舊電池在這三個過程中的污染作用體現在:填埋:廢舊電池的重金屬通過滲濾作用污染水體和土壤。焚燒:廢舊電池在高溫下,腐蝕設備,某些重金屬在焚燒爐中揮發在飛灰中,造成大氣污染;焚燒爐底重金屬堆積,給產生的灰渣造成污染。堆肥:廢舊電池的重金屬含量較高,造成堆肥的質量下降。再利用:一般采用反射爐火冶金法,工藝雖然容易掌握但是回收率只有%,其余的鉛以氣體和粉塵的形態出現,同時冶煉過程中的二氧化硫會進入空氣中,造成二次污染,直接危害操作工人的健康
廢電池的危害:廢棄在自然界電池中的汞會慢慢從電池中溢出來,進入土壤或水源,再通過農作物進入人體,損傷人的腎臟。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無機汞可以轉化成甲基汞,聚集在魚類的身體里,人食用了這種魚后,甲基汞會進入人的大腦細胞,使人的神經系統受到嚴重破壞,重者會發瘋致死。著名的日本水俁病就是甲基汞所致。鎘滲出污染土地和水體,最終進入人體使人的肝和腎受損,也會引起骨質松軟,重者造成骨骼變形。汽車廢電池中含有酸和重金屬鉛泄漏到自然界可引起土壤和水源污染,最終對人造成危害。
回收廢電池:家用電器的普及和種類的增加,使得電池的使用量隨之劇增。廢電池混在垃圾中,不僅污染環境,而且也是浪費。全國電池年消耗量為億只,因無回收而丟失銅噸、鋅1.6萬噸、錳粉9.7萬噸。我們應該把廢舊電池與其它垃圾分開,集中起來送去回收。許多國家都很重視廢電池的回收。德國的很多商店要求顧客在購買電池時,同時要把廢舊電池交回給商店;日本專有分類箱收集不同的廢電池
我們應采取行動。Come on.
這一科研成果,由中科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首席研究員、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教授黃富強帶領兩家科研機構,歷經7年攻關獲得。其成功研發的新材料,由三維石墨烯管和黑色二氧化鈦兩種特殊材料混合而成,治污原理是“物理吸附+光化學催化降解”。
有害有機物是黑臭水體的“元兇”,治理黑臭水體關鍵是消除這些有機物。自然環境條件下,借助生態的自修復功能,水體中的有害有機物可以自行降解,但污染嚴重的黑臭水體自修復能力很弱,生態凈化周期會比較長。新材料可幫助黑臭水體加快有毒有機物的降解速度,縮短水體凈化時間,并重新開啟生態環境的自修復凈化能力。來源:新華網